您现在的位置是 : 首页  >  专题报道  > 正文

世界热点!一颗樱桃引发山乡之变——贵州织金熊家场镇的产业发展见闻

日期:2023-04-17 00:14:21 来源:文明织金

延绵起伏的陡峭高山,挡不住产业发展的滚滚洪流。刀削斧劈般的斜坡,成了乡村振兴的“聚宝盆”。

大好春光里的毕节市织金县熊家场镇,漫山翠色欲流,成片的经果林覆盖着田野村落,俨然一幅令人陶醉的生态壮锦。

织金县熊家场镇高粱村樱桃已经成熟


(相关资料图)

4月10日,熊家场镇高粱村,不少客商驱车前来采购樱桃。村民刘厚先提着篮子走出家门,于红绿相间的枝头为客人认真挑选成熟的樱桃。2016年以来,刘厚先家4亩坡地全部种樱桃,每年亩产值5000元以上,“这山坡上以前种苞谷,一年辛苦到头收成很少。现在种果树,既省心又有了更多收入。”

顺着刘厚先手指的方向,记者放眼望去,只见陡峭的山坡一直延伸至河谷,倾斜度大约60度,可以想象曾经当地村民世世代代耕耘之艰难。如今樱桃、枇杷等果树郁郁葱葱,产业步道在林下蜿蜒,昔日种植困难之地已成生机勃勃的产业园。

熊家场镇高粱村村民刘厚先(前)采摘樱桃归来

莫道乡村地廉价,选对产业土生金。

5年前,村民向先贵抱着试一试的态度,在家门口种了十几棵樱桃树,挂果第一年就带来3000多元的收入。尝到甜头后,他家8亩地全种上了樱桃,每年果熟时节还请乡亲们帮忙采摘。“我们村能有今天,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,更感谢陈书记他们的帮扶。”见证了村里的产业“蝶变”,向先贵由衷地感慨道。

向先贵口中的“陈书记”,是贵州省统计局派驻织金县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副队长陈斌。2018年3月至今,陈斌已在织金开展帮扶5年有余,先后担任熊家场镇高粱村、濛坝村第一书记,为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倾注了大量心血。

贵州省统计局派驻织金县乡村振兴工作队副队长陈斌(右)和群众交谈

2016年,贵州省统计局开始定点帮扶熊家场镇,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后,决定因地制宜帮助该镇发展樱桃产业。“当时乡亲们听说要种果树,都很不愿意,我们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,免费为他们提供种苗并联系技术服务。后来看到了效益,很多人都自发种植,把偏僻的山坡变成了果园。”回忆起帮扶的点滴,看到自己播洒的汗水在山间结出累累硕果,陈斌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。

在熊家场镇濛坝村,有一片“省统千亩樱桃基地”,是贵州省统计局帮扶该镇打造的产业样板区。走进绿意盎然的田间,珍珠般成串的玛瑙红樱桃已开始泛黄,即将迎来丰收。陈斌说,这些年每逢樱桃采摘时节,村里就会堵车。

令人垂涎欲滴的新鲜樱桃

“在产业样板区带动下,我们村樱桃产业已发展至3000余亩,2022年产值达2400余万元。”濛坝村村委会副主任吴云权说,该村群众现在对发展经果林产业信心十足,除了樱桃外还自发种植了枇杷、李子等。

濛坝村村委会副主任吴云权介绍该村樱桃

据悉,自帮扶熊家场镇以来,贵州省统计局先后共投入资金60余万元修建产业便道6000多米,投入8万余元建成500多平方米的樱桃交易市场,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。截至目前,该镇樱桃种植面积累计近万亩,林间产业路纵横交错,带动当地群众4000多人增收。

乡村振兴,关键在人。只有留得住人,乡村才能激活发展的“一池春水”。看到农业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,今年2月,在外闯荡多年的当地青年杨芳、杨德发、杨华三人决定返乡创业,在熊家场镇成立了“织金小啊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”,致力于当地的农特产品加工销售。

群众在采摘樱桃

“立足于当地产业实际,我们决定在特色养殖和农特产品代销方面发力,在壮大自身的同时带动家乡经济发展。”公司副总经理杨德发告诉记者,在当地党委政府和贵州省统计局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,目前该公司已建成牛蛙特色养殖基地,另有农特产品生产加工车间正在建设,投产后将带动50多人就业。公司还将对当地水果、肉类等产业进行探索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模式打开销路,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。

织金县熊家场镇濛坝村经果林产业基地

“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返乡创业,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”熊家场镇有关负责人表示,目前该镇产业规模已形成,樱桃、腊肉等农产品声名渐远,群众产业发展激情高涨。该镇将继续在基础设施建设、农特产品加工销售、基层治理等方面发力,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呈现新气象。

省统计局帮扶打造的濛坝村樱桃产业样板区

扩散消息

标签:

推荐